食品工业的本质是售卖产品、餐饮更偏向于是售卖服务,两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并不相同。随着技术和需求的升级,餐饮和食品相向而行,一方面保鲜和运输技术持续升级,另一方面消费者开始更加追求食品的品质,于是食品和餐饮融合发展,形成了中间产物——预制菜。
预制菜在保证口味的条件下,最大程度提高了工业化和扩张性,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效率最大化。预制菜具备快捷属性,随着B端人力成本与租金的上涨,采用预制食材一定程度能够降低成本,节省时间提高产出效率。
粗略判断预制菜目前的规模约在2200亿左右,其中B端市场规模约1800亿,C端市场规模约在400亿左右。
—— 华创食饮
各企业该如何应对这正在崛起的预制菜赛道呢?
不妨试着从这两个思考角度:战略方向&下游渠道。不同属性的企业在战略方向的选择上可能会大相径庭;十多个下游渠道,需求与属性也各不相同。只有同时选对了合适的战略方向以及要攻克的渠道,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四大流派,各有千秋
预制菜上中下游的企业整体可分为四大派系:专业生产商、餐饮企业、零售型企业、上游农业企业。
专业生产商
专业生产商具备产品型思维,擅长于打造爆款产品、渠道建设,在规模生产方面具备优势,但其中也可以分为2B和2C,互相之间又存在一定区隔,2C型企业为维护品牌力,且不善于点对点服务开发,做2B意愿不强,而2B企业做2C不善于打造品牌。
餐饮企业
餐饮企业是天然的服务型思维,在菜品研发、品牌溢价、门店会员群体方面具备优势,但是包装食品运营前期需要前置投入,考验企业渠道建设和服务能力,难点在于中间的思维转化和团队组建。
零售型企业
零售型企业的产品丰富度较高,且轻资产运营为主,善于消费者洞察和利用数据驱动,背后是零售型思维,但劣势在于品质难以管控,且产品难以走出自身平台。
上游农业企业
农业企业由于掌握上游,且依托农畜产品积累有丰富渠道,在预制菜发展方面具备天然优势,但问题还是如何平衡好2B和2C、新旧产品间关系。
企业战略方向确定后,接下来就是“选择渠道”。要想做出最优选择,必须清楚地了解所有选项。
八大渠道,特点各异
预制菜下游的渠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:渠道开发难度低、并且同时兼顾可开发性和需求稳定性。下游主要是8大渠道:乡厨、酒店、团餐、连锁快餐、中小餐饮、农贸市场、KA、BC超市、互联网。
B端渠道
■ 乡厨
乡镇红白喜事的流动厨师,品类固定且份额大,宴席主人点菜,当地通常存在乡厨协会(关键人物),易在群体内部产生口碑,需要经销商下沉来做。
■酒店
宴席由主人点菜,产品门槛较高,需要提供20-30以上丰富选品,且存在定制需求,服务要求较高,具备一定季节性,开拓难度大但是维护成本低,具备先发优势。
■ 团餐
产品相对固定,采购计划性强,团餐企业决定菜单,格外重视食品安全,使用第三方产品较多。开发具备先发优势。
■ 连锁快餐
开发难度较高,多数品牌连锁店自带中央厨房,仅优势大单品才有机会切入,整体应以大客户思维开发,做大后品类易被自有央厨替代。国内已有超过74%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了中央厨房,其中超过半数的餐饮品牌在研发标准化成品及预制菜品。
■ 中小餐饮
市场空间广阔,成品化比例较高,但相对需求较为分散,核心思路应以成本为优先考量,渠道粘性极低。
C端渠道
■ 农贸市场
需求稳定,采购群体以中老年为主,但产品方面需避免出现比价效应,后端考验供应链配送实力、消费者品牌认可度。
■ KA、BC超市
成品比例较高,开发和运营门槛也高,考验专业渠道管理和品牌建设。不同于B端根据需求订生产,商超渠道铺货方式产销不匹配风险较高。
■ 互联网、线上
整体体量仍较小,供应链问题难以解决,开发需以爆品思维驱动。
有机构预测,10年后预制菜的市场将达到7千亿,该赛道空间广阔,足够诞生规模企业。目前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,合适时机切入赛道!
了解更多预制菜上下游品牌企业,欢迎参观广州餐饮供应链展预制菜专区。